【真相】不应通过故意炒作来实现募捐 卖女救儿凸显救助体系失灵

微信图片_20180813101437.jpg
资料图

近日,一则“爸爸转让女儿救儿子”的消息引发网络关注。被广泛转发的几张图片中,来自四川省峨眉山市的年轻爸爸梁育佳,站在成都市区一家医院附近的街头,怀里抱着长相乖巧的女儿,面前放着一块牌子:“转让女儿救儿子。”此举引发巨大争议。而这一举动背后,有网络募捐平台员工为其支招(8月10日封面新闻)。

梁育佳有一对龙凤胎,原本是个幸福的家庭。然而,今年3岁多的儿子上个月被确诊为白血病,治病先后花费5万元,还需要几十万元,但这个普通家庭无力再承受高昂的治疗费,于是经某网络募捐平台员工支招,梁育佳选择在街头“转让女儿救儿子”,大概是想通过这一奇闻来引起关注,以募集更多治疗费用。

此举引发网络关注后随之引发争议:有人认为这家人可怜,呼吁慷慨解囊;有人认为此举藐视法律,公然买卖人口;有人认为是炒作,制造噱头引发关注……而这种关注和争议的确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地相关方面送上慰问金;组织村民捐款;还积极为梁育佳一家准备临时困难救助、医疗救助、大病保险补充等帮扶所需的手续。

然而,不得不说这一做法有点无知。尽管梁育佳并不是真想转让女儿,但以转让女儿救儿子来吸引眼球存在多种风险。比如,这种做法给人留下重男轻女、故意炒作的印象,会让一部分人反感而影响募捐。再如,假如有人愿意出钱要求领走其女儿,梁育佳将面临伦理道德风险和法律风险。刑法中就有拐卖妇女儿童罪。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普通家庭遇到类似问题需要救助时也很无奈。如果不通过离谱的方式炒作,恐怕很难引起社会关注,既不能引起有关方面重视和帮扶,也不会引起公益机构注意和帮助。即便通过网络募捐平台募捐,如果病人病情、经济困难缺乏关注度的话,也会影响募捐效果。所以不少募捐是通过各种炒作来实现,这是一种畸形现象。

一个理性、正常的社会不应该通过故意炒作来实现募捐,而应该是政府救助与社会救助都有各自成熟的体系。比如说政府救助,当某些公民自身力量无法承受巨额医疗费用时,公民既能寻求政府救助,政府也应该主动给予帮扶,而不是在舆论关注后、舆论压力下被动提供帮助。从上述案例看,其实政府帮扶困难群体的方式并不少。

再说社会救助。社会救助可以是自发的,也可以得到舆论帮助。但得到舆论帮助不应该通过制造新闻的方式实现,而应该实事求是地向媒体反映问题,这样才能减少炒作之疑。通过社会救助取得理想效果,需要的是真诚、透明,而不是谎言。就拿网络募捐平台来说,应通过合理合法的方式吸引捐款,而不是帮人出歪招。

也就是说,“转让女儿救儿子”是一出荒唐剧,既有当事人的无知,也有他的无奈,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我们的政府救助体系与社会救助体系都不完善。所以,今后要想避免类似事件重演,还需要完善这两个体系。比如求助人与政府救助之间应建立科学的自动救助机制,社会救助体系中的各种机构也要有协作机制。

据悉,儿子患病后,梁育佳一家在爱心筹和水滴筹两个求助平台上发起了募捐。截至8月9日晚9时,爱心筹平台已收到捐款近5万元,但水滴筹的募捐已被平台终止。提及原因,梁育佳妻子说“水滴筹平台称我们情况不属实,因为微博上有一条评论说我们一家已经募捐了130万元。”按理说平台要先调查真相再作决定,而不是草率终止募捐。
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冯海宁)

举报 回复 使用道具

真的是,想要引起关注。也不应该呀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来自手机

举报 回复 使用道具

可能,也是真的没有办法的办法了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来自手机

举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不管怎样,都是为了孩子,虽然有的行为有错,但可以理解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来自手机

举报 回复 使用道具